文章图片
他速度快、协调性好、肢体灵活,特别敢抢,面对多强的对手从来不怂;另外全局观好,能很好地分配进攻路线,组织进攻,从小就展现出很好的组织后卫的天赋 。可能因为这些优点让他在篮球上获得了更多的展示、成就感,他就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篮球上 。轮滑、跆拳道、街舞……一个个被他放弃了 。后来在小学的乐队学小提琴,我还给他请了家教,买了一万多的小提琴,练到初一也因为要训练篮球放弃了 。我特别遗憾,但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 。到三四年级之后,除了一个线上英语课,篮球就几乎占据了蹦蹦全部的课余生活 。每周训练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他每次都练得不想走 。作为一个妈妈,我每次看他在篮球场上的神情,那种投入和快乐,一个是觉得我儿子真帅啊,二就是真的觉得他特别幸福,我就想,一定要把这种幸福帮他保持下去 。蹦蹦从7岁开始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8岁、9岁两年的十一假期,我们全家人都陪着他去哈尔滨参加了全国比赛 。9岁的时候,他差不多在同年龄组就可以当主力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蹦蹦在这两年的比赛中发生的成长 。他从第一年的替补到第二年绝对主力,带领全队苦战三场,最后经历突然死亡式罚篮大战,顶住全场压力,锁定胜局,然后右手握拳举高示意,“我超级强的!”那一刻,我泪洒赛场 。我相信,这种孩子在运动中获得的历练和成就、幸福感,无可替代 。经常打球,还有“副作用” 。蹦蹦其实个头在同龄人中不算高,但因为经常运动,看起来特别有精气神 。打球的时候,总有别的家长凑过来说,“哎呀,那是你家的孩子呀?练得真好,练多久了?”这时候,我心里也悄悄乐开了花 。我知道,我要全力支持孩子做这件事 。05体育特长生升学落空,我们不失落10岁时,蹦蹦参加了朝阳区的篮球比赛,拿了个冠军 。然后被选上了朝阳区一所重点中学(称其为A校吧)篮球队的梯队,这个梯队就是为了将来给A校校队输送队员的 。
文章图片
前几届基本上表现好一点的都会走体育特长生进这所学校,所以这所学校的篮球校队很厉害,蹦蹦也很想去 。当时蹦蹦在队里的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很有希望能通过他的爱好进入他喜欢的学校 。我很支持他,一方面的确是,从目前小升初的评价体系看,蹦蹦是非常没有竞争力的,首先要成绩好,还要是三好学生,这些蹦蹦都达不到 。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我看到蹦蹦在篮球上的天分和热情,我希望他能一直有一个这样的舞台去展现自己,把这个天分充分发挥出来,一直在生活里保有这份热情,他也会活得快乐,有价值感 。在我的设想里,就像国外的那种大学,运动队的学生平常正常上课,但是依然可以保持体育项目的训练 。结果蹦蹦小升初那年,北京市所有体育特长生录取都取消了 。那我们就走正常的申请 。阴差阳错,我们拿到了另外一所朝阳区重点中学(称其为B校吧)的入学通知 。其实在很多家长眼里,B校是更好的学校 。但在我和蹦蹦看来,这所学校的评价标准更看重学习成绩,校篮球队不怎么样,并不是我们理想的学校 。既然被录取了,蹦蹦就去了B校 。学校果然对学习要求很严格,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要上课、写作业 。蹦蹦也遇到了挑战,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需要把更多时间放到学习上 。刚到B校,他考试考了30多名,全班一共才40个人 。但是上学期已经排到第五了 。长期参加体育运动和比赛让他养成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知道怎么面对困难,我一点也不担心他的学习成绩 。蹦蹦上学期带着同学打篮球赛,在学校里别提多风光了 。他是班级体育委员,平时体育课各项训练基本都是第一名,现在天天带着大家跑步冲刺,是老师同学们眼中毫无悬念的体育全能冠军 。篮球打得好,朋友也挺多的,总有人叫他一起去打球 。平时学校老师反馈,也都说孩子性格好,在同学中很受欢迎 。虽然现在初三,没有什么时间参加校队训练了,但他也会跟队友一起约着打球 。每天的状态还是很好 。这是我特别开心看到的 。我的育儿观:希望孩子做一个有用的人,能自我认可,热爱生活 。有很多人问我,你是北大毕业的,还是奥数冠军,不希望利用自己的资源推孩子一把,让孩子考上好学校吗?经历了名校学习、高薪的工作,就会知道,这一切,没有曾经看上去的那么美,这些并不代表一个人会活出一个有生命力的状态 。一个人的好状态,并不来源于外在,而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认可,有价值感 。并且,名校毕业的孩子以后在工作中、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并不是正相关的 。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名校毕业的孩子,国内TOP2的,很多时候他们的能力并不是就能符合工作的要求 。我很少去参与周围那些鸡娃的环境,我觉得,还是了解自己的孩子比较重要 。养育孩子的经历让我明白,做家长不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塑造孩子,而是提供条件去发现孩子 。每个孩子,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都会发挥出他的天分,长成他本该成为的样子 。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能够做一个有用的人,能自我认可,热爱生活,觉得生活有奔头,我觉得孩子就会过得幸福的 。作为父母,我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这种能形成自我认可的东西,让他能热爱生活的东西 。不必强求孩子一定在某个项目强过大多数人,只要找到他相对擅长的项目,能让他在其中获得成长,取得成就感,他就可以凭借这相对擅长的项目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就值得家长支持 。写在后面:单薇是一个活得清醒的人,她的故事看上去有些凡尔赛:她拥有了大家梦寐以求却很难得到的东西:高智商,数学好,考名校、拿高薪易如反掌,简直是人生赢家,却说这些东西没那么重要 。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或许真的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单薇也是知行合一的人,知道外在的认可没有那么重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真的就放下了奥数,全力支持孩子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因为她不想再养一个“考试工具人”,而要养一个真正的鲜活的人,不是唯成绩论,而是有自己的热爱,过自己的人生 。她用实际行动养育出了有幸福力的孩子 。当我们真的以幸福感为目标,看见孩子,放下焦虑、不被裹挟,也就没那么难了 。
推荐阅读
- 不及格者|“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 |校长一个人在风雪中等待你们,校长要发脾气了
- |老师莫名“全国统一”的口头禅,句句都很经典,总有一个你熟悉的
- 武大|湖南人余先觉:理解武大校友匿名捐赠7800万元的一个线索
- 成都|成都:一老外辅导儿子写作业,学生一个小时写三行,老外气到崩溃
- 商洛|“双减”第一个寒假,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家长的反应出乎意料
- 一端|河南抗疫系列报道——一个人的教室
- 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的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就连车补都安排上了,值得期待
- 留学|留学申请条件未达标,如何再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 发展中心|“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孩子们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