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的栽培管理技术「鸢尾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四 )


球根类鸢尾鳞茎较小 , 直径1厘米~3厘米 , 外具褐色皮膜 。喜冷凉 , 忌炎热 , 要求充足的阳光 , 9~10月生根 , 早春抽叶生长 , 初夏休眠 , 为秋植球根花卉 。
鸢尾的繁殖 ***
宿根鸢尾常用分株繁殖 , 亦有播种者 。
分株繁殖 , 待根状茎伸长时即可进行 , 每隔2~4年进行一次 , 春季花后及秋季均可 。花后分株 , 花芽可在秋季分化 , 次年着花较好 。分割根茎时 , 每块以2~3芽为好 , 至少要具一芽 。播种应于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 , 播后2~3年开花 。
球根鸢尾多用鳞茎繁殖 , 鳞茎可隔2~3年采收一次 。采收后 , 摊放于通风、干燥而冷凉处 , 其上所附子球及须根不要分离或除去 , 否则伤口会腐烂 , 应于秋季栽植时才分离 。亦可用腋芽、腋片、底盘、花茎等不同器官 , 通过组培 *** 培养新的球茎 。
鸢尾的栽培技术
宿根鸢尾 , 栽培比较粗放 , 但应根据对水分的不同要求 , 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环境 , 湿生者要有充足的水分 , 而陆生者则对水分要适度控制 。
球根鸢尾除温暖地区露地栽培外 , 我国多作促成栽培 。促成栽培前 , 将鳞茎放在 1C~C下冷藏 60天左右 , 如要 12月开花 , 则需要在开花前 70天左右种植 。准备 2月开花的 , 在花前 50~60天栽植 , 前期置于 8 C~12 C条件下 , 待花莲渐抽出时 , 可渐升高至 20 C~24 C , 浇水量也增加 , 并保持光照充足 , 通风良好 。切花时至少留叶2枚 , 以利鳞茎继续生长 , 茎叶枯萎后 , 及时挖起 , 贮藏温度以 27C~29C为宜 。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依不同品种、球茎大小、种植期、种植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为使种植间距合适 , 通常采用每平方米有64个网格的种植网 。
施肥要点
一般来说 , 种植前施基肥的 *** 并不可取 , 这会提高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 而延缓鸢尾的根系生长 。种植前对土壤的抽样调查以确保土壤含有正确的营养成分 。抽样一定要在对土壤处理和淋洗后进行 。这样 , 所缺的养分可通过以后直接给土壤中补充肥料来得到 。鸢尾对氟元素敏感 , 因此 , 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盐肥料禁止使用 。反之 , 如二磷酸盐肥料则应使用 。
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