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21年份教案( 五 )


【教学内容】
1、了解小说的背景 。
2、领会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
3、领会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 。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 。(板书:《最后一课》)
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 。这说明的体裁是小说,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
(板书:小说)
3、作者是谁?
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
(板书) 赚( ) 踱( ) 捂( )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解释:宛转 懊悔 祈祷 哽咽 诧异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 。
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这是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 。
(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 。可能有如下几种:
课前、课上和下课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上课前,上课时
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 。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 。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他有 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
(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 。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