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每次测验时,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期末好成绩 。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期末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 。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 。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 。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
体验化学探究教学反思6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从实践过程中,我觉得新教材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高估了初三学生现阶段的实验能力,也高估了普通中学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 。下面我以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经历为例,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反思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多么丰富,实验能力多么强,都难以想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什么问题 。
(一)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一般来说,多数老师只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以防在盐酸挥出发HCl,混在CO2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 。但是,如果浓度太低了,将会使反应速度太慢,二氧化碳的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 。特别是对于象我们学校来说,实验室中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太少,只能直接用较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 。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以我的经验看来,3~4mol/L比较合适 。
(二)学生虽然看过老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但仍然会有1/3的学生不能成功完成这个实验 。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是倾倒时集气瓶口没有向下,只是横放,这样会因为蜡烛火焰的热气流将二氧化碳带走,使二氧化碳根本就没有进入烧杯中,从而使蜡烛熄灭;有的则是先把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取开,然后拿起集气瓶再往烧杯中倾倒,这样做往往由于学生动作粗鲁,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甩掉了;有的则是由于收集守二氧化碳后放置时间太长,二氧化碳已经跑掉了一部分;有的则是由于蜡烛太高,火焰高于烧杯 。总而言之,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有很多会超出老师的想象,而老师们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由于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不久,很多实验还是要先老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至少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实验还是以模仿为主,如果没有演示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往往会使实验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 。
(三)新教材中在探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中,使用石蕊小花和集气瓶,其实操作十分不方便,原因有二 。一是按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上的安排,总共要收集三瓶二氧化碳,花费时间太多,所以应该把集气瓶改为试管;二是实验室自制的石蕊小花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制花成本太高,最好改为蓝色石蕊试纸 。如果我们不作这个改进,将会使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制备二氧化碳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它实验,而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实验课中还是要以模仿为主要教育方式 。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你没有把实验过程演示一次给学生看,很多学生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
(2)如果你没有布置他们预习实验,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边阅读《实验报告册》边做实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做哪一个实验 。他们甚至懒得问 。我发现一些学生收集了两瓶二氧化碳后,竟然不知道这两瓶气体是拿来做什么的 。
(3)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他们就会有的人用太多药品,有的人用太少药品 。
(4)如果你不反复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他们就不会想到要做记录 。
推荐阅读
-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计划5篇
- 小学英语教研组学期计划 中学化学教研组学期计划
-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教案 北京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教案 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模板
- 高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设计
-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模板
- no2是什么基团
- 如何正确学习化学教学反思7篇
- 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化学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