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从实质上看 , 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论者有诸多看法 。
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 , 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 , 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 , (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 ,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 , 这就是:"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观念 , 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 , 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 , "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 《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 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 , 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 ,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 ,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有的学者认为 , 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 , 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 , "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 , 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 , 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 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 , 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 , 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 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 , 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同时 , 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 , 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 , 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 , 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知人论世 , 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 , 注重"参验" , 强调实行 , 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 , 《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 ,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 ,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 , 《求索》1987年第四期 。)
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 , 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 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 , 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 , 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 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 《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
推荐阅读
- 喝大麦若叶青蜂蜜水的注意事项
- 和摩羯座分手了还有复合的可能吗 让摩羯唯一珍惜的星座
- 多吃酸菜会有怎样的危害
- 关于时间太慢的句子
- 端午节作文500字 写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 端午节绘画中学生 我的端午节中学生作文
- 紫花凤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紫凤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抖音里的兵马俑是什么 抖音兵马俑是什么,有什么用?
- 贷款债务不还的后果是什么
- ff14怎么拿回豆芽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