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左右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10篇( 二 )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 。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 。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 。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 。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篇4
对于鲁迅的认识,一直留在语文书上那简练而又死板的介绍中:“鲁迅,姓周,本名樟树,字豫才,后又名树人,坚持白话文,代表作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这些从小学就开始记住的文学常识,并没有让我感到鲁迅的人格魅力,只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鲁迅在文学史上很重要的印象 。
俗话说“笔下的文字最能体现他的一切 。”《朝花夕拾》作为他的代表作,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更能感受他的所有 。
惊叹于他对人物的把握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感叹于他对故人,对故乡的细腻情感;惊讶于他敢于改变,坚持白话的勇敢,欣喜于他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与面对事物先出他人一步的敏感……一点一滴都在《朝花夕拾》中表现无疑 。
对于大家当时都十分热衷的《24孝图》,他没有盲目追随,而是对于整个故事都点出他的荒谬,字字在理 。长时间的流传,肯定有人发现它的不合理,但无人点破他的勇敢在此展露无遗 。
他不但有着有什么说什么的男子气概,也有着不逊于女子的情感 。对于父亲,他有小小的遗憾;对于阿长与山海经,他由误会,不喜到释然,祝福;对于藤野先生,他有着感激,感恩……
他有着鲜明的情感,如诗人的细腻;有着强烈的爱国,如革命者的刚烈;有着极好的文笔,如作家的善于表达 。鲁迅集诗人,革命者,作家的身份于一身,“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有正面的生死观,忧乐观,不愧为一代伟人!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篇5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才能知作者心的书,我读了很多遍,直到今天合上书本,才终于对其中几篇有所领悟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以看似温情的语言,激烈地批判着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给我印象颇深的是《藤野先生》这篇文章 。文章回忆鲁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看到这句话,我的心像是被锋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 。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屈辱的岁月,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国家日渐闭关锁国,西方列强强迫中国打开大门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国民在封建思想的束缚下已经没有了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处死,周围围观的人群拍手叫好,殊不知这六个伟大的人正是为了自己而死 。书中鲁迅提到看电影看到中国人见到自己的同胞被外国人处死竟和日本人一起欢呼,这些思想麻木的中国人令我们痛心 。
为了挽救中国人民,也为了拯救祖国,鲁迅毅然弃医从文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不顾外界打击,为了让国民清醒过来,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流传后世 。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篇6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 。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 。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讲述的就是鲁迅儿时的经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