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左右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10篇( 三 )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 。《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 。《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 。《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等一些故事,而主人公鲁迅也从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
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要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但到了鲁迅先生该上学的时候,他不得不和充满着快乐的百草园说再见,到三味书屋学习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 。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
就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写,我们的童年并非只有开心,都是顺心如意的 。但那也丰富了我们的一生,留下许多回忆 。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篇7
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一本主要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本书 。朝花——早上的花;夕拾——傍晚时分时捡起;这么一来就变成了在自己暮年的时候回忆童年时代的事情 。
朝花夕拾,像是真正的回忆录,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像长妈妈,私塾书屋、小院儿、藤野先生等等,无一不勾勒出了一个大时代中小人儿顽皮地度过童年的背景 。读完第一编,说是纯粹的回忆录也不对,倒也是带了一点儿抨击的意味 。我看着看着也不禁想着:鲁迅先生的童年和当时的处境真的是不一般的糟啊 。被长妈妈限制着做这做那的礼节,倒也不见抱怨,我们现在却是摆脱了许许多多的麻烦,何必唠唠叨叨着自己的苦难呢?曾经的管束倒是比现在严,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却嚷嚷着不自在呢?鲁迅先生小时候,从百草园被拉到私塾,比我们要苦得多,大家又何必埋怨呢?但是好在他都能接受 。
如此一想,倒也像鲁迅先生在埋怨自己童年的太多不幸和管教了——抨击自己当时的处境 。他或许认为人们是要有自由的,不能行动被拘束,更不能思想被拘束 。一切能在《藤野先生》中证明 。这么一想,当自己也受到拘束设身处地地想,仿佛也能理解为何鲁迅在平实的语调中也能写出不满的情绪了 。像是窗外下着大雪,兴冲冲地跑出去却被家长拦住时的样子 。此时,我们也能为鲁迅感叹一下幼小时的拘束,同样为当时那个比幼小时还要小心翼翼无法舒展的时代 。尽管是苦,但童年永远是最烂漫的时代,其中描绘的斑斓也让我神往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也不免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从现在起,不如抓住时间,同先生一起热爱自然和自由 。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篇8
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刚听说要读朝花夕拾时我的内心对它是带着一丝抵触的,因为很多人都说看不懂 。但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十分的好,是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讽刺,以及对当时愚昧麻木的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呐喊 。如其中提到长妈妈,鲁迅是对长妈妈十分怀念的,比如她为鲁迅买的书,但有时鲁迅却瞧不起她,是因为她的愚昧,笃信鬼神,十分的迷信,这是当时广大中国劳动人民的缩影,因为他们的生活困苦,所以不得不把精神寄托在神灵上来得到心灵上的安慰,这跟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所描绘的闰土也是一样的 。
还有一篇我记忆比较深的是关于鲁迅先生对于猫的看法,这是一篇讽刺意味很浓的杂文,作者透过形象的比喻,猫,鼠,狗介质不同的人,讽刺意味十足 。是对当时的学术界的批评,也是对白话文的倡议,是我最为喜爱的一篇文章 。
还有一篇就是在我们语文书上的藤野先生,是记录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事的事情,作者讲述了当时清国留学生在外国被欺辱,称为低能儿,并遭到无辜的排遣,嫁祸,冤枉,同时塑造了一位医学老师藤野先生,他对人公正,为人真诚,正直,深受鲁迅先生的喜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