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示: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
2、简介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
3、创作背景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写《师说》的这一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一段话中看出:“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
4、作者简介
【韩愈的师说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上《论天旱人饥状》,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 。曾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
推荐阅读
- 关于安全小知识的内容 关于安全小知识的
- 中秋节最经典的诗句四句 中秋节的名言有哪些
- 文员的工作总结及心得 人事文员工作总结心得10篇
- 【推荐】东莞茶山信用卡取现的地方.
- 鱼是怎么繁殖的
- 新宝来电子手刹的使用方法 丰田车电子手刹的使用方法
- 墨鱼干炒什么菜最好吃 墨鱼干的做法大全家常
- 芝士饺子皮披萨怎么做 饺皮芝士烤肠的做法
- 糯米煲仔饭的做法大全 糯米煲仔饭的做法大全视频
- 盐水竹笋的做法大全窍门 盐水竹笋的做法大全